殿前村15年前的土砖房到如今年收入20万

时间: 2023-09-28 08:40:23 |   作者: 皇族rng官网

产品描述

  昨天中午,记者来到嵊州市甘霖镇殿前村,置身村中,隆隆的织布机声让整个村庄仿佛一个大工厂。在该村的丝织小区内,记者遇见了丝织大户俞瑞军,他正在打电线万米布料。他和记者说,以往这样一个时间段,村里可能已听不到织布机的声音,而现在村中所有织布机都在24小时转动,村民们因为织布而纷纷富裕起来。

  俞瑞军和记者说,他现在每天的出布量是5万~6万米,仓库里没有一米库存,当天向朋友借的10万米布是一俄罗斯客户催得急,来不及生产才借的。随后他带着记者去参观他的工厂,让记者感到奇怪的是,他的车间里竟然没有一台织布机。

  “每天有600台织布机在给我生产布料呢。”俞瑞军说,他的厂房里只有织布的第一道上色工序,织布车间就在全村的丝织户家中,现在全村已经有1400台织布机,整个殿前村就是一个“丝织厂”,像他这样负责销售的丝织大户有二三十人之多。说起当前的生意,俞瑞军一脸感慨。他说,他从事丝织行业已近10个年头,当初因为殿前村深处大山,产品都是等着别人来收购,淡季时经常滞销,每年夏季,村里的织布机经常处于半停产甚至全停产状态。为了打开销路,他带头在柯桥设立了销售窗口,直接与客户接触,自此销路逐渐增多,利润也提高不少,至今全村已有20多人在柯桥设立了销售窗口,“殿前丝织”也慢慢形成一个品牌。

  直接走出去接到更多业务之后,殿前人又发现了一个可以做成本“减法”的路径。那就是原材料棉纱购进直接绕开市场到生产厂商。2009年,第一家纱线企业在殿前村设立了门市部,至今已经有辽宁、河南、山东等地的四五家企业在这里设立了销售点。

  减少销售和原材料两大环节中的成本,殿前丝织的市场越来越广。“现在全村的销售大户之间,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。”俞瑞军说,正因为大家集体在外打响了“殿前丝织”这个品牌,才有如今村里织布机的昼夜开工。

  如今,他又投资几百万元在新建一个300平方米的厂房,下一步他想自己制衣,把产业链再延伸。“如果不形成完整的产业链,永远都难以形成真正的品牌。”俞瑞军说。

  整个殿前村“丝织厂”,机声隆隆……记者走进殿前村118号俞永波的家里,中午11点半,他的妻子正在织布机前工作着。

  在他的家里,记者看见除了吃饭睡觉的地方,全部摆满了织布机,记者数了下,一共7台,全部都在工作着。他和记者说,自己已经43岁了,从事丝织行业已经有15年。当年他娶媳妇的时候,2人住在村里山脚下的一间土砖房里,1996年的时候,他贷款买了2台织布机,那时候一台织布机一年能赚七八千,几年积攒下来,在2001年的时候,他终于有钱买下了村里另一个小平房,随后更新设备,购进2台剑杆织布机,那时候一台织布机的年收入在1.5万元左右。

  “行情最好的是这两年,机器24小时运转,加工费也慢慢变得高。”俞永波说,随着剑杆织布机在村里普及,丝织产量增加很多,但销路却成问题,有时会停机很久,后来俞瑞军等经销大户打开了市场,而且卖得慢慢的变好,于是逐渐增加织布机的数量,去年他又租下隔壁一个老房子,又增加了2台织布机。现在7台织布机昼夜织布,他和妻子两人两班倒看机器,一台织布机一天能加工八九十米布。今年上半年,加工费一度达到1.4元/米,这两年他家的机器也就春节期间停产10天左右,这样算下来,一年的收入差不多有20万。

  因为“殿前丝织”,他们夫妻二人在家中劳作就能有如此高的收入,这让他们感到很满足。不久前,他又花钱在村口买了一块地皮,准备盖新楼,也准备再增加织布机的数量。

  村民负责织布,俞瑞军等人负责销售,对这种的创富模式,俞瑞军说,一方面他们节省了厂房和工人的成本,另一方面,村民们也一起因为“殿前丝织”的逐渐出名而富裕,这完全是一种双赢的结果。【来源:天天商报】

Q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