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张“纺织女工的微笑”令人怦然心动!杭州45岁教师爱收集老照片每一张背后都是一个时代的故事

发布时间: 2023-09-05 05:23:03 |   作者: 新闻中心

  前天夜里,橙友“138××××9039”在橙柿互动App橙友圈分享了一个故事:

  在我书桌上摆着一张纺织女工的照片,面露笑容,透出年轻女工的青春风采,记录着那个年代,作为纺织工人的骄傲,凸显着劳动最光荣,劳动者最美。

  这张“纺织女工”照片是我从旧书市场“淘宝”得来的。女工穿戴着“肖棉细纱车间安全生产”字样的衣装。照片标注着日期“1959年”,距今已逾一个甲子了。当看到这张照片时,我就想,“肖棉”这家企业现在应该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了吧。

  照片买回后,开始查询有关的资料。经了解,“肖棉”,其实应该为“萧棉”,即“萧山棉纺织厂”,该纺织厂始建于1958年11月23日,当时称“萧山棉纺织厂”。该厂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工人路社区,现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这一张“纺织女工”的照片,见证了当年国企发展的历程,见证着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。

  照片上的“女工”,我并不认识。在买旧书的时候,看到这张面带微笑的照片,令人怦然心动,难以忘怀,瞬间被“击中”了。虽是普通人的日常工作生活照,但有年份,有“身份(肖棉)”,灿烂的笑容,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她对工作与生活充满着希冀和幸福。

  女工当是纱厂的一线工人,工种或是挡车工或是落纱工。我们大家都知道,棉纺织行业在我们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其横跨农业和工业两大生产领域,涉及棉花生产、轧花、纺纱、织布、印染、成衣和终端消费等多个环节,当时来说已成为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。能当上“纺织工人”,在当时来说那是非常骄傲的事情。

  那个时代,涌现出很多纺织工人先进典型,他们被评为各类先进工作者。据杭州市总工会网站的数据,仅1959年一年,杭州就有好几位纺织工人被评为“全国先进生产者”。这些先进人物,有的多次被邀请参加全国群英会和国庆观礼,能够说是无上光荣。即使到现今,纺织工人仍然是先进典型,如2020年,就有50余名纺织人入选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人选。

  一张微笑的老照片,让我们深思:无论什么时代,劳动者都是最美的,都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、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!不知是否有人能够认出这位漂亮的纺织女工?

  这位橙友名叫徐学会,45岁,山东枣庄人,从读研开始算,今年是他在杭州生活的第20个年头,“我本科在山东就读,后来考上杭州师范大学的研究生,2005年毕业以后留校任教,一直到现在”。

  这张老照片是他淘来的,他给这张照片取名为“纺织女工的微笑”。除了去旧货市场,他和不少收废品的师傅有联系,有好的旧书、旧照片,都会通知他一声。

  在国内外有这么一批人,从事着照片考证工作,他们拿到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,通过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查证、调查,还原出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。有的是自发组织,考证也只是生活爱好,也有的会对考证内容整合出版。

  我问徐老师是不是这类人,他笑着摇了摇头,“当然并非是,我手头上上百张老照片,现在能了解到背后故事的也就十几张”。

  他拿出一张黑白老照片,里面是一张200多人的大合影,上面有“温州市军管会财经干部训练班全体同志摄影留念 一九四九年八月”字样。

  他说自己运气很好,“第一次在收废品的师傅那淘到这张照片时,毫无头绪,虽然照片上的人很多,但是我无从查证”。

  机缘巧合下,后来他又在这个师傅那,淘到一本通讯录,尝试着对比了一下,有了惊人的发现:这本通讯录,正好可以和这张照片对应起来!

  据通讯录记载,这批年轻的战士经过培训,有的成为科学家、工程师、经济师、会计师、医生、法官、教师和军官。后来他们分布在北京、武汉、南京、上海、杭州等地工作,当然,大部分仍在温州,为温州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。

  徐老师说,就像他发在橙柿互动上那张纺织女工的照片一样,“在她们那个年代,成为纺织女工是非常光荣的,因为‘咱们工人有力量’嘛,结合时代背景,这张照片上的人物就更加鲜活了,时代的烙印也越来越明显”。

  徐老师所在的杭州师范大学,有提供给师生阅读的内刊报纸,负责这方面的编辑,了解到他阅读与写作的爱好,就约他写一些校史故事。

  他曾多次写过杭师大首任校长经亨颐先生,发表了有十几篇。在创作过程中,常会翻看与经亨颐校长有关的照片、历史物件,他说,其实每一张照片找到背后的故事,即便是一个普通人,背后的故事也是时代的一痕。

  三年前,徐老师淘到一张1937年11月20日的黑白照片,照片上,四位女孩身着演出服装,正在表演舞蹈,照片抬头写着:长兴县立初级中学简易师范周末音乐晚会青春舞曲演员舞姿一瞥。

  “1944年日军就占领了长兴,长兴县立初级中学被迫迁徙,先是搬迁至桐坑村,后迁至桐庐分水。这是抗战时期,众多学校的共同经历。”徐老师查阅到讲述桐坑潘氏家族的文章,通过这篇文章,了解到这张照片的背景,不禁唏嘘。

  除了照片,徐老师也爱淘旧书,比如手上有一本旧书是姜丹书签赠给长英宗兄的,书名《透视学》。

  姜丹书是中国美术史、中国透视学的开拓者,编著了中国第一部《美术史》,他的学生丰子恺、潘天寿,都是鼎鼎大名。

  长英宗兄何许人也?徐老师说,姜长英是民国时期杭州笕桥航校的学科教官,也曾留学美国,并在美国多家飞机公司、飞行学校任职学习,是中国航空史学科的创立者和航空史研究的奠基人,回国后,曾用国产材料成功仿制美国降落伞;编著了中国第一部《中国航空史》专著,创立了中国航空史学科,也为新中国航空事业培养了大量人才。

  徐老师说,在民国时期,姜长英前往上海的最近一段时间里,两位不相同的领域的巨匠彼此之间结识、交流,也就有了徐老师手中的这本签赠的书。

  “两位先生,虽然年龄相差近20岁,但不影响他们的友谊。回顾历史,两人分别在不同的领域奉献了他们的一生,留下宝贵的知识财富。这样的历史,听起来好听有趣,深深思索背后的故事,又是一番滋味。”这一个故事,也通过徐老师的笔,发表在了刊物上。

  “我来自农村,是家中独子,家里经济条件不是很好,当时有本小人书,就已经开心得不得了。”徐老师说,自己的父亲曾经是小学教师,在他的童年,父亲全力支持他多看书、多学习,凭借着对知识的渴望,他从小到大成绩优异,后来考上了文学类的研究生。

  不能随心所欲地买书,这样的情况,一直持续到他参加工作。问他现在买了多少书,他说自己收藏了近两万册书,全部放在家里。我很惊讶,“你家书房一定很壮观吧?”徐老师哈哈一笑,“没有,我家120平方米,全部放书,严格意义上,没有真正的书房”。

  在徐老师眼里,书就是书,没有新旧之分,“知识是永不过时的”。徐老师说,在个人成长阶段,他相对钟情于文史哲类的作品,因此读研也选择了这个方向,目前留校也是在教文学类的课程。

  徐老师的女儿今年14岁了,在她的成长过程中,他并没有刻意地去培养小孩子读书的习惯,也没有要求孩子必须读什么书。不过家里摆放了近两万册的藏书,每天沐浴在书香中的女儿,对书的兴趣也很浓厚。

  “她经常会来问我,‘爸爸,这本书家里有吗?’我就会给她去找出来,她有时会很开心,‘哇,爸爸,这本书你也有呀。’我心里也蛮快乐的。”徐老师说,看见闺女愿意看书,也有条件多看书,他由衷地感到开心。


上一篇:魏桥创业老板张士平从扛棉花苦力到262亿身家的棉花铝业大王
下一篇:【48812】新式喷气织机项目资金申请报告
QQ